朱中一:下面歡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江億教授就《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中國特色的
建筑節能問題》給大家做演講!
江億: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對建筑節能減排談點我自己的意見。我想說的是什么呢?有一個題目《堅持科學發展觀,從數據出發實現中國特色的建筑節能》,談科學發展觀核心是從事實出發,實事求是拿數據說話,這個是我們做事的基本。我們要從實際出發,要理解這個實際情況,要先把中國跟發達國家建筑能源消耗這個狀況相比較到底是什么樣的,先把這事給弄清楚了。
因為以前在社會上傳的說是我們中國建筑能源消耗是發達國家的兩倍、三倍等等。那么從這件事物的認識出發,就是說我們怎么實現建筑節能呢?我們好好想發達國家學習,他們怎么做、我們怎么做。使這兩三倍的差距降低下來。然后基于這樣一個事實,形成了建筑節能總的戰略,那實際上是不是這樣的事實呢?最近這幾年我們結合國外很多在這個領域的專家進行全面的深入研究,認識到的結果、看到的現象好像跟這件事完全不一樣。
比如說中國建筑能源消耗,這個我指的是建筑運行能源消耗,不是
鋼材、水泥的消耗,這個跟美國比農村咱們的農業消耗非常低,所以我們只看中國大中型城市建筑能源消耗跟美國來比較,人均能源消耗咱們是它的1/7到1/8,單位建筑面積的能源消耗咱們是它的40%或者是1/3,就是說它是咱們的兩倍還要多。所以這個是一個基礎,也是一個基本事實。
那么這個跟歐洲,比如說經合組織西歐國家比、跟日本比也是這樣的一個現象。當然他們比美國的能源消耗相對來說低,那么這樣低的現象背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們怎么看待這個事呢?我覺得這個是我們研究建筑節能、搞好建筑節能、落實建筑節能節能減排里面的重大決策里面最基本、首先要研究的問題。現在談經濟危機、金融危機深層的原因是美國的文化跟它的消費模式,從這兒仔細描述是可以得出來的結果。因為我們文化背景、生活模式不同造成的,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上海、南京、武漢這一帶,冬季的住宅現在也有一些
電暖氣或者是
熱泵空調,但是實際大規模的統計結果每平方米的房屋冬季
采暖能耗只在五度電/平方米到十度電/平方米之間。同樣氣侯條件下到法國的中部、南部,它的每平方米的冬季采暖能源消耗在30度到50度電/平方米之間,這個原因怎么造成呢?因為他們是24小時在房間里,都要暖和。我們的情況是,室內外溫差不能那么大,上班的時候屋子沒有人就關掉空調了。正是因為部分時間和空間差異就導致了可以計算、可以實驗、可以調查得到同樣的結果就是在6倍到8倍的能耗消耗差別之間。
那這樣的一個文化狀況導致這樣一個能源消耗差別,結果前幾年說是要抓建筑節能,比如說上海有某個小鎮的項目,受到了德國大量的資助,就是要建造最好的房子。做的結果今年在一個會議上說這個小鎮運行不下去了,成本太高了,老百姓承受不起了。因為這個跟歐洲標準比它的能源消耗低,跟目前中國上海的老百姓相比,能源消耗高的多,它采用24小時集中供熱,剛開始覺得挺好,但是后來就難以承受了。這個是兩種文化的差異,同樣在北京我們也做過調查,看看老百姓家里空調到底電耗是多少?對于大量采取分體空調的,即使各個房間都裝上空調,一家裝上六臺、五臺等等,房子既有商品住宅也也有80年代的住宅,大家大致的用電是2度到2.5度的用電量。戶式中央空調平均每個夏天是6度到7度電。采樣中央空調,即使用了各種各樣建筑節能的最好手段,但是平均每個夏天每平方米的住宅面積能源消耗費是20度電左右,這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這個是不同的使用模式造成的。因為有的是24小時開的,有的是有人才開的,就是說服務結果和服務模式導致了巨大的差距。
還有一個就是辦公建筑,我舉一些細致的案例。比如說清華大學的校園,教師樓和辦公樓的能源消耗熱量是每平方米冬天在0.35到0.45,用電量是每平方米不到60度電。在美國完全同樣的一個氣侯位置、功能跟清華大學類似的大學,他的冬天采暖也是集中供熱,耗能量在1.02、0.03,是清華大學的3倍。耗電量330多度電,是清華大學的5倍之多。這個由于是運行模式的不一樣,他們一天到晚都不關風機,一系列的運行模式和追求的目標不同,就導致這樣巨大的差別。
那么面對這個差別怎么辦呢?我們根據中國目前的資源、能源狀況,這個節能減排是中國最罪重要的決策,而建筑節能也是這個里面重要的任務之一,所以要做建筑節能是全社會公認的。這個目標是什么?目標是通過我們的工作把實際建筑運行消耗總的能源量給降低下來,這個是很清晰的。這個我們追尋的是什么呢?因此在這個領域兩種說法:(1)我們要提高建筑運行效率。你這個
建筑能耗倒是低了,但是你那個效果太差了,服務質量太差。你要是折合到跟我同一個室內服務標準,你也變成24小時連續運行,你也變成22度,你能源消耗比我高的多,因此你那個不節能,我這個才是節能。所以從簡單談笑中出發,馬上就可以推導出一個結果,就是實際能源消耗高的反而成了建筑能源的典范了,能源消耗低的反而就不合格了。這個就要看我們追求的是什么呢?如果我們把能源消耗降下來,這個是完全不一樣的目標和做法。當然說降低能源消耗的目標并不是說咱們就干脆回到農村,這個就違反了人的基本生活要求,所以說在滿足了人的基本舒適和健康的條件下,實實在在把能源消耗降下來。
那么這個時候馬上有人說你這個東西不對,你發達國家可以這么做,我們為什么不能這么做?我們中國現在是富起來了,中國的經濟是在不斷的發展、不斷的進步。我們現在應對金融危機的一條就是擴大內需、擴大消費。但是怎么擴大消費、怎么擴大內需,這個恐怕是增大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消費,比如說第三產業,而不是增大能源消耗性的產品。
那么目前國外的狀況是什么呢?就是其中能源消耗占到他們國家本身總能源消耗40%左右,就是說全球目前總能源的1/4被十億人用在建筑里面了,這個是目前的狀況。現在有了新經濟體,就是中國、印度、巴西等等,這個是目前飛速發展的經濟體,這幾個國家的人口規模不是十億、不是二十億,是三十億。如果這三十億人起來,按照同樣的模式發展不要說做工業化生產了,僅僅如果他們這30億人提供的這個生活環境按照已經發展出來的發達國家的這個模式走,剛才說十億人24%,這三十億人72%,那這個就是96%,基本上把全世界目前能源消耗的總量運用完了,整個世界就一片混亂了。所以從整個地球可以提供的資源、可以提供的能源來看,也要求這30億人的新興經濟國家不能沿著前邊第一波的發達國家的道路走,如果這樣走的話還沒有走到那里的時候全球就會陷入危機,恐怕會比現在的金融危機還要大的多的危機。因此對于新興的經濟體來說,必須找到一條跟以往完全不一樣的可持續發展的,在最小的資源能源消耗的基礎之上實現它的經濟發展、實現它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進入小康的一個新的道路,這條新的路可能也是人類未來真正摸索、真正探求的新的人類可持續發展。
現在發達國家走過來來的這條路不是咱們在說,他們自己的學者也在反思這條道可能看來有問題了,就跟現在反思他們的金融體制一樣,他的金融體制看著非常繁榮但是現在一下子落到底,整個陷入困境。那么能源消耗的狀況、整個社會發展模式包括我們建筑的節能方式同樣會有問題。
那么下面反過來說一個很尖銳的問題。什么問題呢?就是不同文化、不同理念,不同對建筑物里面的追求,或者是說建筑節能模式,實際上要求我們蓋房子的模樣是不一樣的。那么到底蓋什么樣的房子呢?比如說在北京有的開發商蓋高檔住宅要考慮節能,把維護結構各方面搞的非常好,包括
太陽能發電都裝上了。但是把陽臺取消了,那家里怎么晾衣服呢?那就送一個節能烘干機,但是既使是這樣,他本身的耗電量比你們家所有耗電量加起來還要多。遠遠比那個
太陽能廣電板發出的量高的多,如果原來的生活模式就是得用電熱的烘干機,就沒有太陽能在陽臺上曬衣服的習慣,應該說這個是非常好的項目,但是它實際的能源消耗是我們一般住宅的好幾倍。
還有一點就是說比如在上海一帶,如果冬天要求房間溫度不能低于26度,你把
保溫、密閉性做的特別好,那這個達到這個參數肯定會省下來很多。但是冬天的時候有人的時候是14度,出去也不會太冷,那要是這樣的目標就不是追求房子的密閉性,反而追求的是房子的通風性,使得春秋的時候房子可以有很好的通風,那這樣的話就要考慮完全不同的理念用的部件不一樣,那中國到底該蓋什么樣的房子呢?當然不是說千篇一律都照著發達國家的模式做,如果那樣做那就毀了,那種房子你想用低成本節約的方式運行都不行,這個反而都高了。因此從科學發展觀出發,就是考慮我們30年之后,就是考慮中國成了世界經濟第一強進入了小康以后,從我們人口、資源狀況、全球資源可獲得量來說恐怕中國也不能走這條路。
因此現在蓋房子也要把這些情況想清楚,因為中國是13億人口這么大的國家。所以中國的建筑節能必須走不通于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的一條新道路。而所要探索的是前人所沒有解決的問題,又要把老百姓的生活提高上去,還要在目前情況下把能源消耗降下來,這個就是一個對整個設計咨詢商、企業的一個嚴峻的挑戰。把這件事解決了不但把中國的事情解決了,還可以把新興體發展國家的問題也就是了,這個對人類是一個巨大的貢獻。
最近我跟幾個老師仔細了解韓國的情況,我們看看韓國的能源消耗怎么樣?他們城市和農村的能源消耗差別幾乎是沒有了,我們現在說學習韓國的新農村建設,他是按照城市的模式走的,所以說農村的建筑也非常高,城市和農村沒有什么差別,這個是韓國這20多年走過的道路。但是韓國作為一個人口小的國家,他可以走這條道路,中國作為13億、14億、15億的大國這條道路走不通。也就是說到現在還沒有找到一個案例,說那個國家最后實現了經濟飛躍、老百姓也滿意了,最后能源消耗沒有高上來,很可惜沒有發現。但是中國必須要做出這個事情,要全球面前做出這個榜樣,我們中國最后能實現。以前我們中國靠自己沒有外國人幫助,我們把原子彈研發出來的,現在我們也能夠靠自己對這事情的認識,跟各行業的配合跟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一起配合起來,來走出一條可持續的發展道路來,對人類做出新的貢獻。好、謝謝大家!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